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大川支教CPS活动总结

2018-11-07

暑假里,作为CPS公益项目,我和范峻昊、赵铮言和张修齐四位同学,前往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小学进行一周的支教。我们带领孩子们制作万花筒、涂七彩陀螺,用电子积木和他们一起探索世界的奥秘。我们陪孩子打球,一起到河边野炊,走进了他们的家,更走近了他们的生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故事。

晚上,在破旧的饭馆门口,我们和六年级男孩雍茂聊起了天。“哥哥,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宇宙长什么样啊?”面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我们有时自己也答不上来:“也许,上网查查?”“家里没有电脑。”语气是那样平静,却也透露着一丝无奈。

叹息的背后,我们心中更多的是惋惜。我们都拥有发现世界的好奇眼光;这和农村、城市根本无关——然而,掌握探索这个世界的本领,在他们却是天方夜谭。正欲起身告辞,却被小朋友一把拉住:“再聊三十分钟吧。”其实,他想利用这个不多的机会,抓紧一分一秒时间,多问我们几个问题。这些,他们都不曾启齿吧……家长都回答不了。或许,也无暇去回答。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都飞奔下楼去游乐场玩耍;一个女孩却慢下了脚步,拉住我:“我,我……”实在听不清那浓重的四川口音,我弯下腰,对着她一笑:“再说一遍好吗?”“……”被同一句话在耳边重复了好几遍的我,方才听懂:“我怕狗。”学校里的狗——小黄,在她来时大声叫着,围着她转个不停。被吓着的她,愣在原地哭了出来,直到被同济大学的小老师们“解救”。仍是笑了笑,我轻轻拉住了她:“别怕,它伤不了你——我带你下楼。”“你几年级?”我试探着问。“开学了就上一年级。”“原来是这样——以后上学得天天见到它,可不能怕哦。”“嗯。”并不怎么不合群的她,一个人站在滑梯的顶上,对着我笑。

短短的一周,令我感动的瞬间远不止这两个。事件之外,留给我们的是一长串的反思。比起金钱,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是关爱。父母们辛苦工作供养家庭,有的还会在外打工,却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陪伴。农村里的孩子,大多不是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比城市里的更少。我们家访时,在场的父母也都尴尬一笑,选择回避。

一周的教学,他们想要的课堂在我们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当他们初窥万花筒的五彩缤纷,第一次用电子积木搭出一个扩音器,自己动手发现藏在白色背后的彩虹,他们发出赞叹,兴奋地跃跃欲试,掩饰不住内心的好奇。他们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学的东西新鲜,有趣。教育的意义不应该止步于知识的给予,而是赋予学生获得知识的机会,激发潜在的求知欲。

五天的支教体验,实在是非常短暂。我们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刚刚窥探这方世界就要匆匆告别。明年,我想我们还会去的,因为,我们答应过那里的孩子们。也许,教授复杂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无能为力;但是,陪伴与倾听,却是我们力所能及之事。

谁不曾迷茫,想想那时的自己,多么希望被人理解,哪怕只是倾听心声也好……

谁不曾孤独,在那空气都变得沉重的日子里,多么渴望陪伴,多么渴望有人能听你唠叨,和你面对面地聊聊天……

我们,只愿能成为童话里的天使,张开翅膀,成为麦田里的那位守望者。我们,只愿化作一座座灯塔,拨开迷雾,给他们点点微光。愿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支教的意义,在于爱的传递,心灵的沟通。刹那间,我们相遇,只愿这一瞬,化作你眼中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