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上海中学首届工程班今年毕业的同时,作为全市首个创新素养实验班,上海中学2011届科技班学生今年大四了。高中毕业时,该班级专业选择和高中时选定的课题研究方向匹配度高达90%以上。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班长贺秋瑞告诉记者,如今,除了个别同学就业,超过半数的同学仍将沿着原先的路线,继续深造。他的专业方向,仍是高中时选定的信息工程。
虽然高中时费九牛二虎之力做成的“不依靠外界定位自主导航”的小车,现在看来很幼稚,但是,第一次和伙伴们团队合作组装机器人的经历,那段课余一起玩“模拟飞行”的经历,在贺秋瑞心中却格外宝贵。“让我对科学研究不那么害怕,并且有了兴趣,也懂得了合作的技巧和方式。”贺秋瑞认为,更庆幸的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做课题以名次、成绩上的压力,使得他们“爱玩”的天性得以保留下来,并愿意继续“玩”出名堂。“如果高中时只顾着刷题,是刷不出兴趣来的。”对此,贺秋瑞深信不疑。

转自6月5日《新民晚报》A7版
原文链接:http://xmwb.news365.com.cn/ms/201506/t20150605_197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