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党课——人与价值在社会中的关系

2019-12-23

2019年12月20日,围绕“纪念《资本论》发表150周年《千与千寻》折射的《资本论》意蕴”一文,王开尔老师在化学阶梯教室为我们带来了第三次党课。在本次党课中,王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严谨深刻的逻辑、透彻全面的分析为我们解读了这篇渡边教授的文章。

王老师开篇便从整部电影的基点:“不工作会变成猪”这一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入手,指出这与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工作、不贡献自己的资本或劳动力,他在别人那里就是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就是“0”是高度相似的。“换句话说,从某个角度看去,人是可以不存在的。”为了说清这一事实,王老师举了时事新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对于小布什和特朗普对外发动战争的不同言论:美国网民们并不为伊拉克战争的大量难民悲哀、愤怒,却因为佩洛西的双标而生气。“又比如要杀100万人和一个修自行车的,大家往往关注的不是那100万人,而是那一个修自行车的。”

汤婆婆与钱婆婆

汤婆婆与钱婆婆的矛盾是整个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段中,首先王老师分析了《千与千寻》汤婆婆部分中各个人物的现实影射:千寻是工人,汤婆婆是资本家,而巨婴则是汤婆婆这一职业经理人的出资人:这与现代社会工作市场也是高度一致的。

在这一部分中,王老师又为我们解读了资本的公式:现代社会中的“G(资本)-W(货物)-P(生产)-W'-G'”:在劳动(也就是生产)中,我们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老师还用“魔兽世界”的例子进行了讲解,在使我们理解的同时也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与这一公式对应的,便是前现代资本(商业资本)公式:“G-G'”了:对借贷的管制(例如基督徒之间互相借贷不能收取利息)使资本循环中的“W”、“P”部分都消失了。这对应着钱婆婆的生活方式,也便是为什么她总吐槽汤婆婆“爱赶时髦”了。这里老师又给我们举了威尼斯商人的例子:在当时“G-G'”的时代,人们认为夏洛克收取利息的行为是可耻的,因此他最终被制裁的结局令当时的人们“大快朵颐”。可是从我们现代社会的眼光看,很可能会认为夏洛克才是被迫害的一方。这便是我们角度的变化。“前现代社会是追求平和的,所以中国早期才会有所谓“投机倒把罪”了。”王老师说到。

不要忘记你的名字

现在的社会是重商的,尊崇“流通创造财富”。尽管马克思否定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是简单能够摒弃的。王老师在课上问到:为什么要雇佣?“为了资本的增值。”老师自己回答道。但他又提到:资本对于劳动的占有折损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用流行语说便是,工具人。“换个好听点、更常用的词:人力资源。”这便是影片中所提到的签合同时会剥夺名字的情节了。“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也提到了,作为劳动者,我们一定要严守最后的底线,绝不认同,绝不把自己降格为“物”。”在流动创造财富的时代,保持自己为人,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了。“这也是为什么影片题目是千与千寻了:“千”便是千寻在油屋中的代号,是一种“人之降格”的体现。”

无脸男

还是从“G-W-P-W'-G'”这个公式中,王老师开始讲关于最难理解的无脸男的问题。“从金融入手看这个公式:如何使货物增值?得依靠金融杠杆的力量。”于是慢慢的,在金融杠杆力量的引导下,人们逐渐贪得无厌,从满足需求变成了制造需求:脱离人的实际生活本身,完全不顾商品的本质。人成为了创造价值的手段,我们处在了一个“符号价值的时代”。这一点在电影中的映射便是无脸男给千寻送药牌子的情节:千寻只追求实用价值,所以她会说“我不要了。”而无脸男认为物品重在其交换价值,因此认为囤积财富、实现资本增值是很正常的,而认为千寻的想法很奇怪。这是现代的思考方式了。在这一块老师还提到了“对赌协议”,将它作为例子方便我们同学理解:杨幂和尚世影业的对赌协议使得杨幂不管什么片、什么广告代言、什么综艺都愿意接。最后虽然她完成了目标,财富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她的风评却变差了很多。这便是制造需求的一个真实反映了。

最后,王老师以一个非常富有哲理性的问题结束了本次党课:“生活,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上海中学的学生思考,并从中领悟。(上中团委团委办)

(第三次党课主讲人王开尔老师)

(王老师从电影《千与千寻》出发谈人与价值在社会中的关系)

(同学们认真听取党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