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采访小组在何建军老师与俞超老师的带领下,在上海中学图书馆三楼,通过网络连线采访了上海中学第一届科技班班长2011届校友贺秋瑞。他目前在美国硅谷的谷歌公司工作。同学们看到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而在后续的访谈过程中,也时时刻刻感受到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的谦虚与谨慎。
俞老师是贺秋瑞学长的高三班主任,访谈伊始,他们一见如故,亲切地互致问候。此情此景,令人感觉时光仿佛并未流逝。在随后的访谈中,一段生动的高中生活画卷向我们缓缓展开。贺秋瑞校友说,实验班独特的课程设置以及良好的实验环境令他获益颇丰。老师们对科技班的课外活动和科学研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亦师亦友、互相尊重的独特的师生情也让他格外怀念。
贺秋瑞学长曾经担任上海中学学生会主席。他认为在学生会和班级里任职锻炼了他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也提高了他交流协商与口头表达的能力。这些能力素养使他在现在的工作中受益良多。谈到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分配这一问题,他觉得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在适应学习节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比较个性化的选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作为学生会的“老人”,他认为学生会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好同学,希望现任的学生会干部们一定要对工作尽心尽责,办好“三大节”,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为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之余带来更多快乐。
作为高考的佼佼者,贺秋瑞学长认为听从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是一个效率比较高的办法。在专业选择方面,他用排除法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能够抓紧机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学习多方面的技能,不要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中保持阳光心态。
贺秋瑞学长在本科学习期间先后就读于清华、剑桥和麻省理工三所院校,他分享了他这段独特的求学经历。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十分重视理工科的基本功,这曾令他倍感压力,也获益匪浅。而剑桥大学的学院制生活则让他有机会与同一学院的教授在课堂内外深入交流,谈专业,谈未来,谈人生。在国外求学的路上,他也曾遭遇过科研课题的屡屡受挫,但是这些挫折促使他去真正深入的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认真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不知不觉中访谈已临近尾声。再次回顾上中生活的时候,贺秋瑞学长最难忘的就是一起度过三年青春时光的同学们。他在这三年里收获的情谊,几乎都延续到了今天。现在,他在硅谷工作时还能与许多老同学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由此,他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更应该让学生之间的情谊变成彼此一生的宝贵财富。而上中无疑给他提供了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
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同学们在和贺秋瑞学长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他以爬山作比喻,如果过分拘泥于眼下,每一步都要求自己必须“往上走”,或许可以攀上一座小山头,但永远不会知道“山谷”之外是否还有更高的山峰。若要达到最高的那座,途中一定无法避免会暂时走一段“下坡路”。在访谈中,他坦然地讲述了自己走过的一段小弯路,而后又立马重整旗鼓,重新找寻到自己人生方向的经历,同学们都得到了人生的启迪。像贺秋瑞这样一批年轻的校友,他们正在创造自己的人生,正在不断地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和世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在谱写上海中学校史的崭新篇章。(徐越龄、郑阳光报道)

(2011届校友贺秋瑞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