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上海中学采访校友活动系列(4):攻坚克难,备国之用——采访1960届校友蒋以任先生

2020-07-14

7月10日,在充分搜集相关资料后,同学们终于来到上海市政协与蒋以任校友面对面交流。市政协低调朴素的建筑外表不失凝重的气势,开始让大家紧张起来,更加严肃地对待此次采访活动。

刚走入市政协会客室,蒋以任校友就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就坐,他朴素而真诚的开场白让气氛轻松不少,蒋校友也在回忆中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采访渐入佳境。

蒋以任校友首先回忆了在上海中学的学习历程:1957年夏进入上中,他就被潺潺的流水和郁郁葱葱的树林所吸引,这令他“眼睛一亮,印象深刻”。蒋以任校友表示,三年的寄宿生活,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上中严谨的学风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模式,不仅使同学们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更培养了同学们处理问题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当时叶克平校长所提倡的素质、理想、作风和思想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给予了他今后人生道路勇于前进的动力。他所在的高三(10)班班主任是曹信焕老师,是俄语老师,为向二战苏联青年英雄学习,高三(10)班级命名为“青年近卫军”班。无论是向英雄人物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下农村和食堂的劳动、工厂的实践课,都让同学们树立了劳动观念和团结集体意识。这些都正是上中以教学为中心,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他此后的风向标和座右铭,他们班在毕业后校友活动中也是最活跃的班级之一。蒋以任校友说,“上中学习三年是难以忘怀的三年,是长知识、打基础最扎实的三年,是母校和老师们给了我智慧、力量和勇气,让我一辈子受用。”

谈到进入清华大学后的情景,蒋以任校友感慨地说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很紧,校长每年讲话都强调最重要的是让同学得到人生价值观的锤炼。学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又红又专的“红色工程师”培养目标深深扎根心中,“党的需要是我的第一志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都成为他的行为指南。同时,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扎实、超前的,他学习的燃气轮机专业成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专项和产业。

当谈到大学毕业后事业发展过程中最有意义的经历时,蒋以任校友说在基层做一名柴油机厂工人是最难忘的时光。作为生产小组唯一的大学生,他在班组的生产、学习和专职出版黑板报中,都深深体会到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他说,“与工人师傅在一起,我不仅学到了技能,更学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他当了技术员的第一个任务是设计制造工厂第一台“风翔”号万吨轮主机的涡轮增压,在机床加工零件、装配机组、试车试航,都与工人师傅共同战斗,共同攻坚克难,又共享胜利的喜悦,这是最难忘的经历。

关于在事业中面对困难的态度,蒋以任校友对同学们说,工作、事业有困难甚至有挫折是必然的过程,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冲在前干在先,担当是责任。在他担任厂长、局书记、经委主任和副市长时,九十年代面对上海改革开放的大调整、大发展期。上海老工业城市的改造涉及城市污染治理、企业安全生产,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调整发展、职工的再就业等重大而辣手的问题,困难很多也很大。在中央、市委坚强领导下,靠的就是改革开放的方针,靠的是党员和职工勇往直前的勇气、努力与坚持,砥砺前行,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现在上海正在向“五个中心”、成为国际大都市奋勇向前。上海申办了世博会,进一步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外资、外贸,都大大激发了这座城市新的活力和囯际竞争力。蒋以任校友告诉同学们,他深深体会到,面对国家事业需要,要具备不忘初心、一往无前的激情和勇气,而这中间的许多素质与上中的教育、熏陶分不开的。

采访过程中,蒋以任校友还多次为上中学子寄语。他衷心祝愿母校155岁生日快乐,知恩六十载,感恩永相伴。他希望上中学子要凝聚百年文化沉淀,弘扬百年上中精神,每位上中学子要把握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翻越高山,立志为国家做贡献,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勇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蒋以任校友同时还希望母校坚决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顺应时代,继续发扬上中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永远创新发展,永远争创一流,永远人才辈出,每位学子要争做一个真正的国家之栋梁!

通过聆听蒋以任校友的人生历程,同学们也看到了一种精彩的人生,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人民,也将自己的人生咏成一篇壮丽的诗作。正如蒋以任校友反复向同学们强调的,龙门学子需要在上中历练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备国家之用,成为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在为祖国发展中更大地体现自身价值。在这大好韶华之际,新时代的上中人,定不会辜负蒋以任校友的殷殷期望,在“前浪”的鼓励与支持下,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发挥出自己耀眼的光芒。(文:童渡一、柳欣彤、王一粟)

(1960届校友蒋以任先生祝福上中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