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辩论赛动员——第三周升旗仪式发言

2020-09-15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提到“少年游”,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呢?

是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梁启超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再或是我们自己的青春,那些屡败屡战的周爽和与精编鏖战的夜晚?《说文解字》有言,游者,旌旗之流也。旌旗上的流苏,精致绚烂、却可能在飘动中迷失方向,与少年给我们的印象不谋而合。

“阳光”、“干净”、“敢于挑战”、“少年感”、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教学楼内的书声琅琅、为梦想放弃安稳生活的叛逆……这些是人们对少年的直观印象。于我而言,少年是一些精神状态的总和,少年可塑性强、对多元事物更包容、是天生的批评家,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带给人向上的力量与瑕不掩瑜的美的冲击。少年时代确如一场云游,我们都是桃源小口前的渔人,对大千世界管中窥豹。在这段时光中,我们拥有最低的试错成本和最高的热情;我们去游历,去成长。

1900年,气势如虹的《少年中国说》问世,其振聋发聩的文字,激起无数青年的热血。而“五四” 新文化运动发现了青年。彼时流行的期刊中,有《新青年》、有《少年中国》……那个时代的“少年游”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对外部世界的改造与革新——少年变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时代象征。

然而,21世纪的青少年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消费主义与虚无主义充斥着生活,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问题层出不穷;不同于这些显著的问题,更普遍但不易察觉的,是这样一种欠敏锐现象——我们明明浸润在少年时代中,却对其意义不甚自知,“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这个时代的少年之游更需要一种“归”,对于少年本真的回归。而回归之前,必须有追寻归处的能力。当今的青少年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主流精神?我们期待辩论赛中你的回答。

当然,回归本真后的少年还是会和外部世界以及内心世界产生冲突,或者说冲突本身就是少年本真的一部分。少年的鸿鹄之志可能面临平淡生活的冲击,少年的勇气可能被人们说成叛逆,甚至少年本身的意义在不同时代和语境下也会有所改变。高一的同学们,这场对少年的定义中,你们将是主要的发声者。也许,你擅长在立论中破题立意、频出高论;也许,你喜爱在质询中步步设诱、寻找漏洞;也许,你善于在驳论时确认共识、归纳谬误;也许,你沉醉于结辩时的星辰大海、价值升华。赛前成堆的资料;赛中握着提词卡微微颤抖的手;赛后的相互鼓励与复盘……这一切,还远远不足以概括辩论。不必因缺乏经验而担心,在足够的阅读、练习、思考、感悟后,你们一定能用理性与激情构建缜密的逻辑之网,在攻防之间体验不同观点碰撞的快乐,享受逐渐臻于真理的过程。青年人选择专业更应考量自身喜好还是社会需求?年少老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未来的几周中,这些问题将成为你们生活的主旋律。

今天中午12:40,“少年游”高一新生辩论赛的发布会将会在大礼堂举行,届时将下发活动的具体规则与安排。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愿你在辩论中探寻青春的本质,抓住那一份少年的意气与心境;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学生会学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