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及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2025届学生结业典礼举行

2025-06-23

2025年6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及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2025届学生结业典礼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焱、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石磊、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樊新强、党委副书记刘茂祥等两校领导,复旦大学本届学生导师,以及上海中学师生和部分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典礼由复旦大学朱晓超老师主持。



领导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焱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与上海中学的导师制计划是大学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的重要探索,引导学生在关注高中学业以外,深度参与科研训练与学术实践,成为两校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他强调教育应超越短期功利,注重"润物细无声"的长期价值,提醒学生警惕"优秀陷阱",呼吁以热爱为导向选择专业方向。希望同学们能在复旦大学120年的星空下继续书写精彩的学术篇章。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以明确目标与兴趣,付诸行动去逐梦为题致辞。他向学子提出两点核心建议:一是明晰梦想的社会价值,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结合,树立"为社会未来作贡献"的期待;二是坚守终身兴趣,在尊重兴趣的基础上,以行动追求目标。冯校长鼓励学子们将梦想内化为谦逊前行的动力,以扎实行动回馈师长付出,在未来成就"成才成人"的长远目标。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朱韬宇分享了自己在导师制计划中的成长经历。他从高一时聆听复旦教授们带来的多元讲座,拓宽学术视野,到高二参与微课程,深化学术兴趣,再到高二高三的Office Hour,与导师面对面交流,体验真实学术生态。朱韬宇表示,该计划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更点燃了他内心的学术志趣,发掘了自身潜能。



教师代表发言

上海中学教师代表胡立雪回顾了三年来同学们在导师制计划中的成长历程。她见证了同学们从被动学习主动探究、从解题能力问题意识、从单科思维交叉视野的三大跨越,感慨于复旦导师们的辛勤付出和上海中学的精心组织,为同学们的学术启蒙之路提供了坚实支撑。



家长代表发言

2025届宋肇轩同学的父亲宋志强作为家长代表分享了孩子参与导师制计划的蜕变过程。复导计划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通过导师治学精神的感召,拓宽其视野格局,点燃内在驱动力。孩子们在文献研读、实验设计、论文撰写中逐渐明确学术方向,并学会将个人志趣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这一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价值引领实践赋能,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了上海经验


往届学生代表发言

往届学生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雅玥分享成长历程。高中阶段,她在专家引导下洞察行业脉络,帮助她厘清职业方向。进入复旦后,课堂延续"理论+实证"模式,培养用学术工具解析复杂现象的能力,《宋词导读》等通识课程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李雅玥同学特别感谢导师制计划搭建的学术桥梁,让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思维范式,为专业选择提供实践参考,最终助力她在学术道路上找到方向与热情。



导师代表发言

复旦大学导师代表、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希德书院院长卢宝荣在发言中强调了明确梦想和坚守兴趣的重要性。他指出,搞清楚自己的梦想很难,而找到一个可以坚守一生的兴趣方向更是难上加难。他勉励同学们要把梦想放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卢宝荣教授认为复旦导师和上海中学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将为学生们带来终身受益的影响。



颁发证书

最后,由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焱和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为优秀导师颁奖。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焱、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石磊、优秀导师代表卢宝荣、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樊新强、党委副书记刘茂祥共同为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2025届学生结业典礼告一段落。导师制计划还将继续为学生搭建高水平成长平台,凝聚复旦大学与上海中学的教育智慧,助力学生接轨大学学术视野,在未来学习与研究中开拓视野、稳健前行!


(文字:胡晨/审核:王莺、张智顺、程林/摄影:杨嘉伟/编辑:胡晨、实习生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