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下午,本部化学组李焕然老师于影视传媒中心录播教室开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转正课。上海中学教学处树騂老师、张智顺老师、化学教研组组长黄峰以及化学组内其它老师观摩了公开课。

李焕然老师以“合成氨反应在室温下能否自发进行”作为引入,巧妙地将旧知与新知衔接。他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自发性的相关知识,进而抛出“为何工业合成氨却采用高温条件”的疑问,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强烈好奇心。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李焕然老师构建了立体化的教学策略体系。在实验探究环节,李老师延续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色优势,利用锌粉和锌粒,以及高锰酸钾和草酸的反应来探究各因素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理论解析环节,他创新性融合AI动态模拟技术,将抽象的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转化为可视化的分子运动模型——通过三维动画精准呈现反应物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碰撞频率、取向及能量变化,生动演示了不同条件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从课后学情反馈来看,AI模拟系统作为“课堂亮点”高频出现——那些动态演绎的分子碰撞过程,让原本停留在课本插图中的理论突然“活”了起来,学生们对化学学科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图文:黄志鹏/编辑:胡晨、实习生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