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

构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上海市上海中学发展规划概况

       undefined进入21世纪的中国,创建世界一流、融有国际教育先进理念与经验、体现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名校,无论是从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还是从推进改革开放走向深入,无论是中国今后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人才储备,还是教育本身积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或向外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上海市上海中学与不少世界级知名中学有过各种层面的交往,在交流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学校教育是一场竞争,一场中国名校与国际主流教育环境下世界级名校的竞争,一场涉及到下一代人才质量的竞争。对于一些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名校来说,必须思考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创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高层次学校问题,为培养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上海市上海中学作为一所有150多年历史的老校、名校,在2008—2013年的五年发展中,实现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的办学 目标,在率先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今后五年,学校将以世界一流为参照系,立足于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以“乐育菁英”为办学理念,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

 

     在过去的五年里,应该说学校为今后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初步构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和谐:
   ★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诸育和谐。主要特征有首创性地提出了资优生德育命题并进行初步实践;创设或深化了一些有特色的资优生必修课CPS、双I课程、LO课程等。
     ★ 以中国特色为轴心的多元文化和谐。主要特征有国际部发展到2007年有来自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800名学生,毕业生深受世界名牌大学的青睐,已经显现了中国特色国际教育的竞争实力与undefined独特魅力。
    ★ 以“高素质、强潜能”为内核的课程和谐。主要特征有形成了中英文两大系列六大类(类美国课程、类香港课程、中国国家课程、上海课程、上中发展课程、IB课程)多元、高选择性子课程体系。
   ★ 以“三高”为特色的教学和谐。主要特征有从开发学生的潜能与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紧密结合的视野,探索出了富有上中特点的“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教学特色。

   ★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的师资和谐。主要特征是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已经形成,有国家、市区级名师30多名,博士、硕士占全体教师40%;聘有外籍教师48人,在岗海外留学人员20余人;全英语教学师资100余人。
      ★ 以激励高效为导向的管理和谐。主要特征有教育人力资源充分开发,每班平均教师2.6名,教师周课时平均达18节;以质为主的分配机制形成。
     ★ 以“数字化、美化、绿化”为引领的环境和谐。主要特征有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有线网、无线网、MP网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系统,工程、学科、艺术、技能等四类18个数字实验室;被评为上海市中学惟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世界一流为参照系,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进一步努力:
     ★ 有深厚的学校文化积淀,主要含传统、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等。世界一流名校将沿承传统与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主要体现学校创设的课程和学校融有自身传统与时代特征的文化积淀上。
     ★ 提供多元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主要含课程的选择性、教学班额数等。按世界一流标准衡量,课程选择性的比例需要达到45%--55%。在师生配比与教学班额大小方面有合适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限额。
undefined     ★ 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学科特色与教学特色。世界一流名校的教学特色主要反映在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上;学科特色主要反映在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
     ★ 构建完善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世界一流名校在基于数字平台的教与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先进性,以使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数字化环境里有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
     ★ 建立与世界教育交流的话语系统。要称得上世界一流,就有各种与世界一流学校的交流渠道,有能够与世界教育对话的亮点,能够在有关世界教育组织论坛或世界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有自己的声音。


     以世界一流为参照系,立足于中国特色,上海中学在2014—2019年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秉承“乐育菁英”的办学理念,深化“在国际化、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校园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在思、能、行诸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办学追求;坚持“以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基础,以高素质、强潜能为核心,为他们日后有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打下早期基础”的培养目标;深化学校发展的内涵,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