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

主要实施特色

一、上中课程图谱的实施要点

首先,注重课程开设的规范标准。每一个科目与模块的实施,明确了八个要点:课程科目及模块的编码、名称与性质描述、使用教材、适合学生群体、教学目标、学时安排、具体内容、评价方式与参考资料。

其次,大力推进与课程图谱相匹配的教材建设。学校开发的德育图谱与学习领域图谱中的发展型科目、模块共有882个,80%以上已形成或选定实验教材。另外,学校支持与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基本思路是“整体设计、分类编写、以我为主、形成特色”。

其中已经成熟的、学校资助公开出版:《史品上中——菁英教育的缩影》、《资优生的必修课——LO课程》、《文明的长河》、《古诗文必读》等教材36本。为拓展学生课程学习的国际视野与学科领悟能力,学校还编写与出版了一套学科英语教材,如《环境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学校的许多教材已成为同类学校参照使用的范本,以及被上海师范大学等院校相关专业推荐为学生的阅读教材。

第三,与现代科目或模块的实施相匹配,构建了30个现代数字化实验室。其中2008年新建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现代生物基础实验室”“现代生物生态学数据采集工作室”“信息安全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物理现代通用实验室”“激光与光纤基础实验室”“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VEX机器人实验室”等10余个现代化数字实验室,能保障开展“光纤通信”等125个相关的现代项目实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探究能力。

第四,建立与发展型课程相匹配的评价系统。学校对发展型课程评价分成两大方面。微型、小型课程旨在扩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习兴趣,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中型、大型课程旨在开发学生潜能、聚焦学生志趣,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核,并参考出勤率。

此外,学校还大力推进课程图谱实施的“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的教学匹配,教师人力资源匹配、图书信息资源的匹配以及相关教育教学设施的匹配等。

二、上中课程图谱显现的三大特征

第一,课程的高选择性,推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学校课程的选择性,首先体现在学校根据课程图谱开设的发展型课程上。每学期能提供200多个科目、模块供学生多样化选择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上中课程的选择性还深入到必修的基础型课程中。如语文学科推进“核心内容+模块选择”,数学、英语学科推进“核心内容+层次选择”,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实行模块选择,艺术学科实行美术、音乐任选一门的科目选择等。学校在选择类科目与模块中,推行走班学习与小班化上课,构建了选课信息系统平台与管理平台,实行学生网上选课以及走班学习的POSS机移动终端考勤管理。与课程选择性相适应,在学习评价上推行了德育、智育、体育与发展型课程的综合分层评价系统。

第二,课程的现代性,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一方面注重对传统内容的现代化处理与学习,包括从学科发展的现代理解水平,对传统内容进行取舍、重点把握、阐述以及呈示;con推进基于数字技术的课程学习等。如借助数字技术的形象化、立体化、多媒体化、系统化处理,对考古这一历史领域进行生动、多角度的展示。另一方面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适度介绍现代科技发展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开发“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科技介绍类科目、模块150余个,让学生适度了解科技与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宇宙结构和演化”“飞秒激光”“复合材料及运用”和“转基因”等前沿内容,被纳入到相应的课程科目或模块中加以介绍。

第三,课程的探究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注重在发展型课程中推进课程的探究性(形成“纳米技术与纳米合成”等260个解析探究与应用实践类科目或模块),而且注重在基础型课程中大力推进课程的探究性。学校研究性学习自2001年开始,大力推进学科内容的整合,注重8年如一日,分年级层层推进:高一学科大作业、小论文注重问题意识、收集研究资料,聚焦提炼研究主题;高二自选性课题,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方法;高三完善性课题,注重形成学生正确的探究态度与科学精神。学校还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并及时升级更新,实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时多层管理,学生课题均能在网上实现申报、中期检查与结题,进行创新性核查筛选,现网络平台上学生累计完成课题10000多个。